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基层治理相结合、同红色文化相结合,让基层党建工作更有深度、更有温度,11月18日下午,同升线路检测中心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外出开展了以“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主题的传统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活动开展前,支部党员对扎染、掐丝珐琅、陶艺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了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支部党员分为三组,分别体验扎染、掐丝珐琅、陶艺等手工项目。
传统非遗文化体验一: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古代常见的防染印花纺织品有绞缬、蜡缬和夹缬等种类,是汉族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2006年,扎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开始,扎染老师先介绍了扎染基本知识,让大家从起源、发展、工艺特点等方面全方位了解扎染工艺,又详细介绍扎染手法、染色程序以及注意事项等。在老师指导和帮助下,支部党员开始动手体验扎染,通过图案设计、折叠、捆扎、点缀、夹等多种不同技法组合,扎成花型、螺旋形、条纹型等多种形状,用皮筋扎紧固定,放入预先调好的染料盆内进行染色。经过染缸的浸染,支部党员动手完成了属于自己的扎染作品,精美的图案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扎染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内涵。
传统非遗文化体验二: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保留传统景泰蓝工艺中掐丝、点蓝等工序的技术特点上,掐丝珐琅工艺创新将珐琅技法转移到了平面画板上,无需制胚、烧制和打磨,方便而不失美观,因此又称作“不用烧的景泰蓝”。
活动开始,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掐丝珐琅的起源和发展、工艺流程、工艺特点等知识,并教授掐丝、上色等技术,展现了集深厚文化底蕴与精湛制作工艺为一体的传统手工艺之美。介绍完掐丝珐琅画的历史和工艺流程后,支部党员开始完成选图、绘图、缕丝、掐丝、珐琅等工艺,大家沉浸其中,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妙之处。支部成员表示,掐丝珐琅杯垫制作的整个过程,以木质杯垫为景泰蓝掐丝珐琅的载体,融入人文绘画,将复杂的制作工艺简单化,让普通人也能体验景泰蓝制作工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非遗文化体验三:陶艺
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艺是经过无数陶艺匠人的不断锤炼而来,陶艺的传承,也是中华艺术、思想以及情感的传承。
活动过程中,支部党员详细了解了陶艺的文化背景和制作流程,观看整个拉胚过程,在陶艺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制作陶艺,通过揉、捏、团、拍等手法,并结合自己的想法与灵感,经修坯、晾坯、上釉等一系列操作后,将一堆堆松软普通的泥土创作成了一件件别具特色的陶艺作品。支部党员认为,这次陶艺文化体验活动,不仅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体悟到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所展现出的勃勃生机。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在不断弘扬文化自信的当下,本次活动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支部党员通过扎染、掐丝珐琅、陶艺等手工项目,近距离地了解了传统非遗技艺,对传统非遗技艺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和文化内涵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在传统非遗文化体验过程中,支部党员发挥想象力,在手工制作中融入自己对非遗项目的理解,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思想理念结合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走进非遗、感受非遗,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第一步,文物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精神,始终在滋养着我们。支部党员也将继续挖掘非遗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属于青年党员的力量!